一、行业利好
需求端增长明确:能源转型(核电、氢能储运)、高端制造、海洋工程等领域需求激增,高端产品占比升至 38.5%,进口替代空间持续扩大(油气钻采领域自给率超 90%)。
政策与技术支撑:“双碳” 战略、新材料产业规划提供政策红利,行业研发投入占比达 4.2%,智能化(黑灯工厂)、绿色工艺(氢能加热)推动效率提升。
出口与区域机遇: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出口同比增 9.8%,中西部基建升温带动产能扩张,成为新增长极。
成本相对可控:镍价稳定在 16-18 万元 / 吨区间,原料供应趋稳,为利润预留弹性。
二、行业挑战
产能过剩压力:国内产能超 4000 万吨,利用率不足 75%,中低端市场价格竞争激烈。
需求复苏分化:传统基建订单增量有限,库存偏高,现货价格跟涨乏力(全年均价约 14500 元 / 吨)。
外部风险凸显:国际贸易摩擦加剧(对欧出口降 18%),环保技改投入压力大(酸洗工序改造单线条成本超 2000 万元)。
同质化竞争:中小厂商技术落后,高端市场专利壁垒集中,差异化突围难度大。